近日朝阳区华严北里小区南侧一道危墙完成拆除重建,安全隐患消除了。这道墙的修缮并不简单,背后是多产权小区协商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之前社区网格员巡查时发现,小区南侧围墙部分地面出现下沉,墙面倾斜开裂,已成一道危墙。危墙紧邻居民楼,且旁边道路是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,需要立即进行修缮。
可修缮工作刚要推进便遇到阻碍。属地华严北里社区党委书记郝倩怡说,围墙南侧为居民楼,北侧为底商。物业认为围墙开裂倾斜部分在底商范围内,应由底商负责;底商则认为物业应负责维修。双方各执一词,责任难以划分。面对僵局,社区当起调解员,牵头组织物业、底商及居民召开协调会,经过沟通和现场查看,发现是底商自来水管线渗漏导致墙体倾斜,明确责任后,底商不再推脱,立即担下修缮墙体的工作,并将渗漏的自来水管线修好。
可就在拆除墙体、打算新建围墙的时候,大家发现,地面下方仍传来流水声,这意味着地下仍有渗漏点。若置之不理,墙体修复后可能再次下沉开裂。
可再次锁定破损管线又遇到新的难题。郝倩怡说,这一次破损的是污水管道。塌陷处位于小区一段道路下方,既不在底商范围内,也不属于之前沟通过的那家物业,而是归另外一家物业公司管理。于是社区再次充当调解员,基于多年合作形成的信任,该物业也很快主动认领自己的责任,更换了污水管道,底商则在管道修好后启动围墙修建。各方配合之下,新围墙建了起来。
“这道围墙的修建,只是社区协商机制的一个缩影。”郝倩怡告诉记者,华严北里社区是一个纯居民楼社区,除十来个小型底商外,其余全部为居民楼,因此,社区能借助的外部资源很少,社区治理更多依赖小区物业、底商间的协调。然而,华严北里小区共有18栋居民楼,既有回迁房,也有央产房,产权归属更是错综复杂。不同产权的居民楼通过产权单位委托、非经资产移交、“三供一业”改造等各种形式,移交给不同的物业公司管理,导致小区存在5家物业,这让社区治理难度陡增。
“小区建成年代久了,总会遇到许多大事小情。对一个多产权小区来说,很多事需要各方相互配合,如果不做好沟通,哪怕眼下问题能解决,长远来看各方配合度也会越来越低。因此,如何有效协调沟通,一直是我们工作中的一个重点。”郝倩怡说,社区当好调解员角色,搭建沟通平台,让涉事各方坐在一起敞开谈,“大家互相把话说开,把问题梳理清楚,谁的责任谁来承担。在不断磨合过程中,各方之间逐渐增加了解和信任,与社区的配合度越来越高,社区治理才能形成良性循环。”
【治理亮点】
产权关系错综复杂是不少老旧小区治理的痛点、难点。看似不起眼的小修小补,对多产权小区来说,处理起来也不是易事。面对挑战,华严北里社区向前一步,主动构建沟通协商机制,担当调解员,以社区为平台,各方共同参与,厘清责任归属,推动化解难题。
把千丝万缕拧成一股绳,从推诿扯皮变成相互配合,社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凝心聚力的作用。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记者:鹿艺佳
大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